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
立冬(11月7日)
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冬,五行属水,在脏应肾,主气为寒。“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秋收冬藏”,防止人体水分流失以育阴濡养经络,敛藏腠理减少热量散失以护阳温熙脏腑,就像从秋到冬,家家户户逐渐关门闭窗保证室温一样,使人体这个小天地维护自身的阴阳平衡。
『起居养生』
★立冬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原则,早睡以养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此时起床,则头脑清醒,机智灵敏。而且早晨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对人体也非常有益。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做好背部、足部的保暖和护理,加穿马甲和保暖性好的鞋袜,坚持每晚用热水或找中医配制适合自己的足浴药方泡脚。
中医认为,背为阳中之阳,督脉所过之处,主一身阳气。所以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感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为重要。
“寒从脚生”。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足部分布着人体脏腑的反射区,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
『饮食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节气前后,降水显著减少,寒风乍起,空气愈加干燥,因此补水(肾主水,水属阴)是冬季养生的重点,肾为先天之本,滋阴补肾将贯穿整个冬季。
★民谚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道出了古今传承千年的养生经验,而冬令进补犹如屋内生炉火,炉火烧开水一样,不但要补足蛋白质、脂肪等高热量食物以扶阳,更要补足水分及膳食纤维和富含维生素类的果蔬以助气血充盈。要少食咸,多吃苦味食物,以补肾固精。
★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不可峻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建议进食瘦肉、鱼类、豆类、乳类、萝卜、黑木耳、海带、洋葱、芹菜、黑芝麻、黑米、花生、栗子、核桃等。
★羊肉可作为冬季肉类中的首选,因为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说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物。
★大白菜是冬季时令蔬菜的首选。可以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绝大部分人群都可食用,尤其适于偏胖、内热偏盛、脾胃不和、咳嗽有痰的人士。冬天气候干燥,大白菜含水量极高,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润燥、护肤养颜的作用。大白菜中的纤维素有润肠排毒作用,还可促进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对于便秘人士尤为适宜。
『运动养生』
运动方面要遵循《内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要旨,等到日出方可活动,在做足热身的基础上,进行慢跑,太极等消耗体能比较少的运动。
★锻炼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温馨小贴士:由于气温乍冷,容易引起身体外周血管的急剧收缩,因此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请多多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