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始冬至,幸福将至

冬至

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

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是我国农历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时刻!

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

DONGZHI

.12.22

星期日

己亥年冬月廿七

从养生学上来讲,在饮食养生方面要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此,此时节更应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此外,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心态平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也就是说,从冬至日开始,将进入“数九天”,天气慢慢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候,此时养生宜注重驱寒保暖,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少食螃蟹等寒凉之物。冬至养生,从身到心,都应注意“藏养”。

冬至开始,真正的“寒流”开始来了,冷了就加衣服呗,但是孩子该怎么“加衣”呢?

秘笈一:给宝宝加一件贴身的棉质衣服

有的妈妈以为,宝宝不停地动会出很多汗,要是汗液把衣服弄湿,不如不穿,只要表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殊不知优柔的棉衣服不只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热气留存在皮肤四周,是以阻断了体热丢失,不易使宝宝受凉罹病,只要在孩子运动的时候随时记得给孩子垫上小毛巾就可以了;而不穿贴身衣服的宝宝因为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上摸上去老是极冷凉的,尤其是下半身,很容易感冒。

秘笈二:穿衣要适量

要是穿得太多,宝宝一动便会出汗不止,这样则会使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液流量增进,是以散热量加大。默示为宝宝出很多的汗,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由此着凉,6个月以内的宝宝相对散热多,但身体产热手段却不多,外出严寒时照样应该仔细多穿衣。判断宝宝穿得是否合适,可通俗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只要不冷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

秘笈三:给宝宝准备一件轻便的小棉服

既挡风又保暖,要比多穿几件厚衣服都御寒,而且穿脱方便。

由于小棉服内层与外层中心夹着膨松的棉花,它可以留住更多的热气,由皮肤体温散发的热量先穿透棉服内层,然后渗透中层的棉花中,而棉服外层则不易让冷气入侵,而厚外衣没有更多的留住热气的空间,挡住外面的冷空气还可以,但御寒保暖则就比小棉服差多了。冬季虽然要以“藏”为主,静养身体。但适当的运动也是必须的,以免身体的气血壅滞,只要运动时不要大汗淋漓就可以。可以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来调摄孩子的精神情绪,比如滑冰、打球、听清雅音乐、练书法、画画等。保持孩子情绪的舒畅、轻松,减少课业的负担、尽量避免对孩子的批评,负面的情绪会也会损伤孩子萌生的阳气,愿孩子都能健康的度过最漫长的寒冬之夜,迎接灿烂光明的朝阳! 

冬至时节,宝宝应该怎么养生呢?冬至前后天气寒冷,幼儿应该多多补充营养素保暖,应该让幼儿饮食保持多样性,这样宝宝才能更加健康哦!

1、少吃生冷、多喝粥汤

冬至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肠胃,造成腹痛、腹泻等。因此,注意选择适宜的烹调方式也很重要。建议在加工食物时,尽量多采用炖、煮、蒸、烩等烹调方式,这样更易保存食物营养,有利健康。

2、适量补充、点到为止

冬至寒冷,日照时间缩短,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注意经常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海产品、动物肝脏等。

3、多吃蔬菜和水果

冬至干燥,由于吃肉较多,容易出现大便干燥。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物。

冬季是藏肾的季节,肾乃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冬季只有蕴藏足够的肾气,春天才能健康生长发育。黑色食物一般都是固肾的,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不但营养丰富,且多有补肾、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经大量研究表明,黑色食物保健功效除与其所含的三大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有关外,其所含黑色素类物质也发挥了特殊的积极作用。如黑色素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降血脂、抗肿瘤、美容等作用,黑色食物营养与保健功能是十分明显的。据测定,黑米中含有人体需要的18种氨基酸,还有含量很高的铁、钙、锰、锌等矿物质与天然色素,经常食用可显著提高人体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对心血管系统起保健作用,且有利于儿童发育。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是所有黑色食物都适合您孩子的体质。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情绪、睡眠情况及排便情况,由此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容易消化的食物。

美食养生

三根汤·预防感冒

(6个月以上适用)

:热三根汤(风寒感冒):葱白、香菜、白菜根手指粗细各1份;凉三根汤(风热感冒):葛根、毛根、芦根各10克。

: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内焖煮5~8分钟,时间不宜过长。

: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五仁粉·益智健脑

(6个月以上适用)

:芝麻、核桃、杏仁、松子、花生5种坚果。

:以上5种坚果经过合理配比,春夏为2:2:1:2:4,秋冬为2:2:2:2:3,℃高温烤箱预热10分钟,烤熟、去湿、去油,用擀面杖粉碎、碾压、过细成粉即可。如果没有烤箱就不要加花生。花生过敏的孩子去掉花生。

:8-12个月每日5~10克,1~3岁,每日10~20克。可以拌饭,拌粥,甚至做点心馅,家长可以自由发挥。

:益智健脑,补钙铁锌。

:秋冬季润燥要因人、因症、因时、因地而给予不同的膳食。以北京秋冬为例,天气比较干燥,好多孩子肺热导致咳嗽、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症、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加大甜杏仁比例,补钙的同时对预防和缓解宝宝秋燥很有帮助!仁类干果不可多吃,以避免摄入大量的油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桂圆栗子粥·补气健脾

(8个月以上适用)

:大米适量,桂圆20克,栗子克。

:栗子去壳,用食物料理机粉碎,与桂圆、大米一起慢火同煮成粥即可。

:补气健脾,强壮筋骨。

:阴虚内热的宝宝建议加麦冬、玉竹10g同煮。

蜂蜜、醋、香油饮·消炎止咳

(1岁以上适用)

:蜂蜜、醋、香油各少许。

:将蜂蜜醋香油按1:1:1混合饮用

:咽喉红肿的宝宝每次1茶匙,徐徐咽下(越慢越好),每日3次。

:舒缓镇静,消炎止咳,治疗便秘。

:此味道酸甜可口,一般孩子是不会拒绝的。此方对夜咳、久咳也很有帮助。

猪肉胡萝卜海带丝·清热解毒

(1岁以上适用)

:水发海带丝克,瘦猪肉丝50克,胡萝卜丝30克,蒜头2瓣,葱、盐、料酒、油各适量。

:海带丝洗净,葱切段;油热倒入蒜头、胡萝卜丝、猪肉丝煸香,倒入海带丝旺火快炒,最后放入葱段及调味料即可。

:牙齿未长全、咀嚼功能不好的宝宝可以用粉碎机粉碎成糊状后,当辅食食用。

:清热解毒,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胡萝卜和海带丝的完美搭配不仅对钙和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沉积很有裨益,同时对眼睛干涩和皮肤粗糙干燥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胡椒猪肚汤·健脾暖胃

(1岁以上适用)

:白胡椒、猪肚、味精、盐、白芝麻和酱油各适量。

·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干净。

·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

·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慢火煲1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1岁的小宝宝可以粉碎机粉碎成糊,调到米粥里食用。

:健脾暖胃,可以用于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对风寒引起的胃寒、腹泻、呕吐、清涕等情况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白胡椒的药用价值稍高一些,调味作用稍次,它的味道相对黑胡椒来说更为辛辣,因此散寒、健胃功能更强。其实,这道汤煲成以后呈现牛奶般的乳白色,不仅浓厚暖心,具有不一般的饮食药疗效果,而且还非常美味,可以作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专家温馨护理贴士:

这个“数九寒天”时节,是幼儿常见疾病的高发期,也是患儿就诊的“旺季”,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是最重要的。

1、多补充水分

冬季尽管人体需要的水分比夏季少,但小儿所需要的水量比成人要多。因此应勤给孩子喂水,补充体内水分。水可湿润咽部,减少细菌、病毒在咽部的繁殖;水可稀释咽部病毒、细菌,并可将其带入胃内,被胃液所杀灭;水可增加尿量,把体内病毒、细菌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水可保持体内的体液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2、讲卫生好习惯

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或者凉水,不随便吃过期和过冷的食物。家长应定期对室内空气、餐具、家具、物体表面做好清洁工作,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3、注意传染,勤通风

如果家里有大人感冒,一定要注意和孩子隔离,以免传染给孩子。孩子父亲一定要尽到职责,不要在家里抽烟,这会让孩子吸入大量的“二手烟”。冬季也应在孩子上学或外出玩耍时,开窗通风,并保持室内的湿度和温度。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常用疗法。

中医解读穴位贴敷治疗

治病机制“冬至当日属九”,从时间的节点上看,即从冬至当天便进入数九时节。三九天即冬至后第三个九天,此时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古代医家对于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主要有三方面认识。1

助阳

因“冬至一阳生”,此时行穴位贴敷以顺应时节的升发之性,可辅助机体阳气的生长,顾护肌表以期扶正。

2

驱邪

冬至为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令,风寒之邪最盛,人或易感。三九时节人体阳气潜藏,此时借用辛散温通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可起到疏散风寒、疏经通络的作用。

3

养阴

三九时节,阴气极盛,顺应“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理论,调养阴气,使阴气、阴精充足,蓄积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乘势而治之,可疗阴虚之弊,所谓“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应用

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上通喉咙,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的联络关系,证实了肺脏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又“肺主一身之表”“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的说法支持了穴位贴敷治疗的疾病系统归属,故在特定的时间行穴位贴敷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此时穴位贴敷药物组方中以辛温类药物居多,故以治疗阳虚及慢性虚寒类病证为主。穴位贴敷治疗的适应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鼽嚏病,怕冷、怕风、易感冒及易疲劳等亚健康人群。

穴位贴敷治疗的时间

贴敷穴位:每次四个穴位(双侧肺俞穴,百劳穴)与(双侧定喘穴,膏肓穴)交替贴敷

操作方法:每九贴三天,贴敷时长:1-4小时。

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颈百劳穴: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定喘穴: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膏肓穴: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位贴敷治疗的注意事项

●1.儿童每次1-4小时。

●2.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应揭去贴敷药,无需特殊处理。

●3.此方法为中医内病外治法,不妨碍其他药物的使用。

●4.贴敷期间禁忌烟酒、生冷、油腻及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5.疗程为连续贴敷3年疗效最佳。

温馨提示:敷贴不容易揭下时,请用湿毛巾湿敷后揭下。

穴位贴敷

刘弼臣教授调肺派私家献方

恩威药业汉典中医医用冷敷贴C型咽扁贴

因卓越治愈中重度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妥瑞氏症)、自闭症、重症肌无力、病毒性心肌炎、紫癜、癫痫、脑积水、川畸病、情感交叉磨擦症、脑功能轻微障碍症等疑难病症,刘弼臣教授被美国柯尔比科技情报中心,医学部授予为数极少的“国际著名替代医学专家”证书,ABI评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名人之一”。

臣之子,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第六代京城小儿王,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治疗儿科各种疑难病症,如:中重度小儿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妥瑞氏症)、自闭症、癫痫、心肌炎、重症肌无力、脑积水、脑瘫、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肾炎以及小儿肺炎、气管炎、哮喘、脾胃病等。业绩被录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世纪专家》、《中国人才辞典》等多部辞书。现兼任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药传媒网客座教授、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专家、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中华医药报高级撰稿人、《中国现代医学论坛》兼职编辑等,央视、北京电视台约有专访和报道。

弼臣儿医公益社群加入方式

可以直接扫描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naoracle.net/jbzzd/5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