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金题
海量护士资格考试练习题尽在这里
1.卧位性质
病人的活动能力,卧位通常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
2.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适用于:
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
适用于:休克病人
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
适用于:腹部检查的病人、导尿的病人
3.侧卧位
适用于:
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4.半坐卧位
适用于:
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
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腹部手术后病人。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5.端坐卧位
适用于: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6.俯卧位
适用于:
腰、背部检查,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腰、背、臀部有伤口或脊椎手术后,病人不能平卧或侧卧。
胃肠胀气所致腹痛。原因:可使腹腔容积增大,以缓解胃肠胀气。
7.头低足高位
适用于:
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十二指肠引流,以利于胆汁引流。
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
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8.头高足低位
适用于:
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
开颅手术后病人。
9.膝胸位
适用于: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治疗。
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
产后促进子宫复原。
10.截石位
适用于:
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手术。产妇分娩
11.帮助病人翻身侧卧
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人。两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病人。
12.帮助病人移向床头
一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人。两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病人。
13.手术后病人
翻身前,应检查伤口敷料,先换药再翻身
14.颅脑手术后病人
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只卧于健侧或平卧
15.进行骨牵引的病人
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16.石膏固定、伤口较大的病人
翻身后应注意将患处置于合适位置,以防受压。
17.制动性保护具
只能短期使用,须定时松解约束带(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同时注意病人肢体应处于功能位。
18.约束带
局部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并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一般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必要时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