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体格检查报告解析”, 颈椎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逐年增长趋势,中国有10%~15%的人患有颈椎病。颈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近几年来,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长态势,甚至有广泛发病的趋势。
常见的颈椎病类型
1、颈型颈椎病:临床表现,颈部肌肉和韧带出现慢性受伤症状,椎间盘开始变形,椎体松弛,小关节时常移位,加之着凉、潮湿、疲劳、睡姿不正确造成颈部肌肉压迫,引发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椎间盘较为突出,退化,骨质增生,椎管内部和椎间孔内颈神经根经常被刺激和抑制。
3、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颈椎间盘出现问题,韧带肥厚骨化使得颈椎椎管变小,脊髓长期受到压迫,供血不及时,导致脊髓传导功能阻滞。
轻松辨别属于哪一型颈椎病
颈椎病类型主要有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其他如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和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等类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的症状表现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受压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肌紧张下的颈肩痛——颈型颈椎病(颈肌型)
颈型颈椎病又称轻型颈椎病,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颈椎病的40%。此型多发于长期低头工作学习的人,以30~40岁女性多见,由于颈部长时间屈曲,保持同一姿势不动,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劳损。
如果经常出现头颈、肩背部疼痛,且按压时疼痛加重,甚至转颈活动受限或活动时作响,颈背部肌肉紧张、痉挛、僵硬、双肩发沉、头部发紧等症状,这时要引起注意了。本型多在夜间或晨起发病,并在活动、劳累或严寒刺激后加剧,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緩解疼痛及不适,有自然缓解的倾向。其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型颈椎病往往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放射性手臂麻痛——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的骨赘或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刺激支配上肢感觉、运动的脊神经根而导致,发病率约30%,仅次于颈型颈椎病。
本型患者的典型表现是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这种不适感是沿着受累的神经根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医学上称之为根性疼痛。当患者转动头部、头部负重、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这种症状会加重。
少数患者为防止触碰颈部加重症状,用手保护患部。改变头部位置时出现头颈肩部隐痛,或受到突然碰撞时有剧烈的闪电样锐痛,并伴有不明原因的手指胀麻,则为神经根型早期信号。随着对神经根的长期压迫,患者的上肢将出现发沉、酸软、乏力、握力减退或持物容易坠落,手指动作不灵活,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头重脚轻根底浅——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的骨赘或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导致椎管中的脊髓受到挤压和冲击,相对其他型较少见,占颈椎病的10%。虽然占的比例不高,却是致残率最高的类型,故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此型颈椎病表现为间歇性、缓慢性、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乏力、沉重感、抬步缓慢、步态不稳、双脚有踩棉花感,容易跌倒。一侧或者双侧上肢麻木,感觉无力,手的动作笨拙,细小动作失灵,系鞋带、系衬衣扣子、写字、使用筷子等精细动作困难,持物易脱落。
有的患者会出现躯干部位的感觉异常,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直至不能行走。走路过多或劳累容易诱发,对其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需及时手术治疗,否则容易发展成四肢瘫痪。
从患者晕倒说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原因是颈椎发生的退行性病变压迫了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眩晕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时发生,患者发生倒地后再站起即可继续活动。
除眩晕外,还有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视力下降、复视、失明等,以及颈部酸痛麻木、按压痛和僵直状,甚至可有运动、感觉障碍和精神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突发性的、可逆性的,具有复发倾向,反复发作时每次症状都不完全相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本型颈椎病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有年轻化的倾向。其特点是发病后脑部症状多于四肢症状,对脑力的影响大于体力的影响,且症状的出现与颈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症状纷繁复杂——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常常会与其他类型颈椎病并存。本型颈椎病表现复杂,症状差别较大,甚至症状相互矛盾。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或颈椎增生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所以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包括头痛或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眼后部胀痛、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等。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包括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部分患者还有失眠多梦、心情烦躁、易于冲动等情志症状。
这种颈椎病发作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如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心律不齐等不适症状时,患者常认为是心脏病发作,服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不奏效,甚至有人做了冠脉造影发现并没有血管狭窄。
吞咽困难——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增生的骨赘有时候会很大,而且向人体前方生长,而颈椎的前面就是食管,由于颈椎骨赘很大而压迫食管,会表现出吞咽困难、胸骨后异物感或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
据统计,有2%的颈椎病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单纯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比较少见,约80%的病例还伴有脊髓、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因此,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其他症状。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病吗?
其实,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颈椎病的早期报警信号。如果不重视的话,会发展成为上面各种不同类型的颈椎病。
为什么会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呢?长时间的不正确坐姿是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主要原因;其次,不良的睡姿也是一个诱因。人的颈椎在正常情况下是有一个弧度的,能增强颈椎的弹性,減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保护我们的脊髓和大脑,而当我们的颈椎过度劳累,长时间对着电脑和手机时,就会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情况,从而导致颈椎邻近的神经受压,引起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了还能不能恢复
对于年轻人可以通过改变长期的生活与工作的姿势和强度,并加强锻炼,最大程度地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颈椎的退化,颈部关节肌肉的衰老,很难再恢复颈椎原有的生理曲度。所以在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时应尽早进行干预。
诱发颈椎病的原因
1、衰老退化:人们年龄的持续上涨,身体每一处机能部位开始老化,而颈椎是串联头部和身体的枢纽,如果颈椎受伤严重,就会引发退行性改变,刺激、抑制颈部神经根与椎动脉,是颈椎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2、风寒袭击:在酷寒、湿润的环境下颈部小血管会出现紧缩、肌肉痉挛、软组织血循环被限制等情况,使身体对疼痛的承受力不断下降。如果颈部遭遇凉气侵蚀,颈部神经组织会因此刺激,加重颈部痛感,引起并发症。
3、不良姿势:低头次数较多,枕头偏高、坐着睡觉等现象均对颈椎造成一系列损伤,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下颈部肌肉会失去保护功效。平躺看视频、玩游戏同样磨损颈椎,使颈椎曲度有所转变,长此以往极易使颈椎变形。
颈椎病的治疗与用药
根据当前我国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椎间盘压力以及对脑血管的刺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牵引治疗、按摩推拿、理疗、温热敷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
运动疗法:
当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有所缓解或者患者病症已经进入了慢性状态,此时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医疗体操的运动疗法,促使患者颈椎病症状得以逐渐消除,巩固颈椎病的治疗疗效。当患者颈椎病病症发作时,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能再进行运动,增加运动刺激。如果颈椎病患者颈椎部位的脊髓受压时,一定要禁止运动,特别是要注意不要进行后仰运动。如果患者颈椎病症状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那么在运动颈椎时,动作一定要保证轻柔缓慢,严格控制运动幅度,以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牵引治疗:
在治疗颈椎病的传统疗法中,牵引是首选方法之一,但是结合近年来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长时间牵引的患者,不仅没有缓解病症,反而还存在加重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的牵引不仅不能恢复人体颈椎曲线,反而还会因为牵引导致颈椎被拉直,不断弱化人体颈椎曲线,因此患者一定要谨慎使用牵引疗法。
按摩推拿疗法:
该疗法是治疗患者颈椎型的主要措施,该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肩颈部位的肌肉紧张与痉挛,使得患者能够逐渐恢复颈椎活动,缓解患者病症。通常情况下,患有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重力按摩与复位,否则将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理疗:
在患者颈椎病发作期间,理疗能够发挥多种作用。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而言,可以采用紫外线、超声波、离子透入等进行治疗,当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后,可以使用感应电等进行理疗。
药物治疗:
目前,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最主要的疗法便是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的主要类型有维生素,镇静剂、止痛剂等,对缓解患者病症有较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主要针对神经根受到刺激的颈椎病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此类型药物有萘普生、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等物。其中芬必得对于人体肠胃的副作用较小,除了对缓解颈椎疼痛症状有良好的作用之外,对于上肢麻木、肩痛、颈痛的患者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颈椎病治疗中,镇静剂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的兴奋性,使得肌肉紧张等症状也得以缓解,此药物比较适用于情绪激动、紧张以及兴奋的患者。常见的镇静剂为安定,患者每次服用2.5~5毫克,在睡前口服便可。由于颈椎病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脑部血流供应,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经常使用改善患者脑部血流供应的药物,常见的药物有尼莫通片、维脑路通片、脑通片等。针对患者实际病情,严格控制藥量,改善患者脑部血流供应。神经营养药,此类型药物是对任何一种颈椎病都适用的,能够改善患者颈椎病症。常见的神经营养药有维生素B1片,患者每日服用三次,每次10毫克。此外,还有其他复合维生素也是神经营养药。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颈椎病症合理选择治疗药物,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为患者病症痊愈提供保障。
“低头族”的颈椎日常护理方法
1、定期游泳:人在游泳过程中,颈部多次露出水面换气,同时双手不断前行,用力划水。在这过程中颈部肌肉会不停的运动,放松颈部肌肉紧张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颈椎疲劳引起的疼痛感。
2、骑自行车:据资料显示,骑自行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心肺功能,锻炼其忍耐力。它能防止大脑快速老化,便于机体肌肉与韧带适当锻炼。在骑车过程中,双手呈前伸状态,两肩膀微微耸起,头颈朝上,和日常工作状态正相反。这样能够让颈部肌肉与韧带得到适当拉伸,同时还能锻炼颈背部肌肉。
3、放风筝:通常放风筝可以放松人们眼力,让眼睛得到一时的放松,避免近视,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另外,还能维持颈椎与脊柱肌肉紧绷感,使韧带恢复弹性,加强椎关节灵敏性,加快骨质代谢和颈椎代偿,防止椎骨与颈部韧带老化。
4、保证睡眠充足:在睡眠过程中,枕头是必不可少的,而枕头高未必能睡眠好。睡觉时若枕头太高,就会弯曲颈椎弧度,好比久坐低头一样,第二天醒来颈椎会很累。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满足颈椎生理曲度,如小枕头,靠在脖子后面,起到防范效果。
5、每天适当的进行锻炼:若是觉得颈部伴有酸痛感,背部和上肢呈放射疼痛,则并拢双手呈交叉状态,高举头顶放于颈部,把头向后倾斜,双手向上牵引几秒钟,连续几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椎间隙压力。主要原理是通过双手的牵引力,隔开颈椎缝隙,使颈椎关节列线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缓解目的。
6、正规手法按摩:如果确诊为颈椎病,就要使用正规手法进行按摩。不过在推拿按摩环节要特别注重颈部按摩,在人体构造中颈部位置极为重要,连接众多神经血管并且直通脑颅。若按摩颈部力度较重,会伤害颈部肌肉,诱发骨折和水肿,严重的还会使斑块硬化和脱落,与血液融合流入脑颅,阻塞血管,造成脑卒中。体检发现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该怎么办?
7、颈部保暖: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都会用围巾和暖水袋让颈部温度持续上升。由于温度偏低,血液循环不顺畅,长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肿块。因此,“低头族”的颈椎日常护理方法之一是注重颈部保暖。
8、减少穿高跟鞋的次数:很多年轻女性喜欢追求时尚,所以都很喜欢穿高跟鞋,从而散发女性美,彰显完美身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长期穿高跟鞋会使足部三点力线结构发生转变,足踝部、下肢易受伤;另外还会让女性身体前倾,利用头部、胸部、臀部来帮助脊柱更好的适应s曲线。长时间下来,脊柱后侧肌肉韧带极易受伤,颈肩、胸部、背部酸痛。
9、健康的生活习性:好的生活习性是远离颈椎病的重中之重。晚上入睡时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在看书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控,不用添置支架。在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可拖住下巴,若是感到头晕切勿仰望天花板;在洗漱过程中可适当练习抬头,休息时要仰靠在椅子上。上述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颈椎部位带来的疼痛,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10、保持好心情:控制个人情绪,像对颈椎病不熟悉的人常常会觉得疼痛难忍,心情也变得越发紧张,不能接受此症状,不配合治疗。这时就要调整心态,了解治疗事宜,保持好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延长复发时间。
预防颈椎病应避免哪些活动
1.避免剧烈地奔跑、跳跃等。
2.开车过程中避免急刹车。
3.尽量不参与游乐场的娱乐活动,如过山车、大摆锤等。因为这些剧烈的活动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我们的脊髓,导致意外损伤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患有颈椎病,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早发现,早治疗。时常锻炼颈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颈椎带来的痛感,注意日常保养,保持好心情,合理规划饮食,减少玩手机的次数,延长复发时间,摆脱低头族行列。
长按2秒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