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病了,第一时间就是去找医生看病。有的医生却总和病人说:「你没什么大问题」。
他就是罗炳翔大夫。
罗炳翔大夫的一封信
上周我门诊时,一位患者女士,从北方遥远的一个小城镇,辗转来京,寻到我,求治浑身的各种疼痛。
她一落座,就开始抽泣哭诉,倾诉两年多来四处求医的艰难历程。
这样的场景,几乎会发生在我每天的门诊中。
通常我都是默默地听他们诉说,不去打断,随时,递过面巾纸,让他们擦拭掉泪水。
等他们平静了,打开他们带来的一袋一袋化验单、报告单、影像片,我开始为他们全面分析、检查、答疑、解惑。
▼
几乎无一例外,这一类患者,其实都没有严重的疾病,都是常见的筋骨劳损退化引起的慢性疼痛。但是……
在过去一次次的就医过程中,他们原本简单的小毛病,逐渐被诊断为各种大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警告过「你可能会瘫痪」、「你必须尽快手术」……等等。
于是,心魔从此扎根,心灵从此日夜挣扎,那些恐怖的警告话语,日夜回荡在脑海,挥之不去。
就这样,鲜活的生命似乎都在渐渐远去。活着,总觉痛不欲生。
我经常很困惑:为什么我们很多的医生,语不惊人死不休?难道不把患者吓得魂飞魄散,就没有尽到医生的责任吗?
当这些被「负责任」的专家医生吓破了胆的患者,最终来到我这里时,我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为他们讲解病因病理、告诉他们真相、宽慰他们已经破碎的心、彻底解开他们的心结。这个工作,很累,很累……
在这之后,大部分患者,都会绽放灿烂的笑容,从此释然,重回人间。
但总有几位患者,再也无法回头,因为他们已经被过度诊疗。「忧郁的宽帽沿,让她所有的日子,都是阴天」。
每每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五味杂陈。
疼痛,从人类出现,就伴随着人类历史至今。发生在人身上的绝大多数疼痛疾病,如今都已经有了较完善的医学解释,也有相应的应对和治疗办法。疼痛并不是一个绝症,可控、可治。
被疼痛折磨而迷惘的朋友们,大多是因为没有准确地获取到相关知识。尽管现在已经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到各种信息,但真真假假,让人无所适从。
疼痛诊疗,和医学模式密切相关,停留在陈旧的「生物医学」模式思维里,无法解决问题。当下社会,常常出现对疼痛的过度诊疗。
只有当医生有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认识,并贯彻于临床,许多的疼痛,才会迎刃而解。
告诉您疼痛的真相,指导您正确就医诊疗,教会您自我应对的办法,辅导您如何防范于未然。
专心做事,用心做人。
▼
疼痛,是我们常常会接触到的话题。对着电脑手机久了,手痛、眼睛痛,最难受的就是脖子痛。
现在甚至是初中生,都已经有了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什么叫颈型颈椎病?就是我们所说的肌肉韧带型颈椎病。
通俗地解释如下:
1.脖子骨结构还没有异常
2.颈部、颈肩部位的软组织出现了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
颈型颈椎病的表现非常简单,如果没有出现神经受压、血管受压、脊髓受压的症状(比如头晕眼花,胳膊麻,下肢走路不稳、恶心呕吐),只是脖子局部有疼痛,我们就把它立刻归到颈型颈椎病来。
最简单的一型的颈型颈椎病,脖子疼时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找医生,一个是自己处理。
1.
当你因为颈肩疼痛求助于医生时,有经验的医生会用手去触摸,而不是照片子,照片子是照不着软组织的。
颈肩背部的疼痛点有可能是软组织的点、各种肌肉的交叉点、肌腱的附着点或者韧带的附着点。软组织结构是非常细小的,一定要精准判断。
医生他心里很熟悉解剖结构,用手触摸很快就能找到原因。
「哦,你这是肩胛提肌损伤了,你这个颈夹肌损伤了,你这是棘上韧带损伤了,你这是冈上肌损伤了,你这是什么什么......」,能够很快找到这个损伤点。
找到这个损伤点以后,现代医学可能会建议你物理治疗,解除痉挛、消除炎症。中医是按照筋伤来处理,扎扎针灸,按摩按摩,贴贴膏药,把筋结处理掉,那么疼痛就减轻了。
2.
在家时,疼起来也可以做一点紧急处理:
①找到脖子疼的那个点,自己多揉一揉,放松下来可能就缓解了。
②也可以贴膏药,用外用药,活血化瘀的中药膏或者是渗透消炎的西药膏。
自己以为严重的颈椎病,有时候自己处理原来也没问题,没有必要满世界的去找大夫。
在这里,罗大夫还给大家推荐了一个缓解肩颈疼痛的小妙招——毛巾操。很简单,随手拿起一条毛巾就能做。
罗炳翔大夫最强调一句话是——「治疗是次要的,预防是重要的」。
很多颈肩腰膝痛,治疗可能永远治不好,但是只要预防措施做好了,它可能就没事了。
▼
要想颈椎健康,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罗炳翔大夫专心研究其中奥妙整整20年,准备在这一天全部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