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组织时,引起骨破坏和一系列的症状,最后导致病人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
什么是骨相关事件?
恶性肿瘤至中晚期约有20%~70%可发生骨转移,一旦发生了骨骼系统的转移,危害性大,骨痛、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及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
骨相关事件包括:
骨痛加剧或出现新的骨痛,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椎体压缩、变形,脊髓压迫,骨转移灶进展(出现新发、多发骨转移或原有骨转移灶扩大)。
日常活动动作尽量轻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肢体碰撞、预防跌倒,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紧张,保持愉快心情。
护理方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常常伴有全身情况变化,患者常常因疼痛、恐惧病理性骨折而拒绝翻身。此时,应注意预防压疮。
可通过变换体位;长期卧床患者使用充气气垫床;用软枕、毛巾垫、海棉等减轻骨突出部位的压迫,驾空骨突部位;保持皮肤清洁等。
对止痛药的误区疼痛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始发症状,会随着肿瘤的发展不断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如何纠正患者惧怕阿片类药物产生依赖的错误观念。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产生药物依赖者并不多,首先让患者学会疼痛的评估,做好三阶梯癌痛药物治疗的知识宣教: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药物的副作用等等,医院、家庭都能得到正确的镇痛。
预防病理性骨折使患者充分了解可能发生骨折的危险,如何避免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勿用力提物或高举,穿平底防滑鞋,行走轻慢,勿奔跑,以防摔倒骨折;如有溶骨损害的患者,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帮助患者翻身时避免推、拉、拽,在同一水平成轴线翻身。仅有骨质疏松而无骨质破坏,鼓励患者适当锻炼,增强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颈椎转移患者,应戴颈托固定,以防颈椎骨折造成高位截瘫。腰椎转移应戴上腰带做固定。
注意营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因疼痛、病情进展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易造成食欲不振、味觉异常,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产生营养不良,使体重下降,抵抗力降低,导致感染,甚至发展成恶液质。因此,必须重视营养护理,针对不同治疗给予相应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清淡饮食,维持机体正氮平衡。
李小江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青年岗位能手,天津市“”第二层次人才,天津中医院肿瘤科科副主任。兼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肿瘤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李小江师从于全国中青年名医贾英杰教授,系统回顾并整理总结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以肺癌、前列腺癌为重点研究病种,并拓展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等多种常见恶性肿瘤病种的研究。在稳定的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以“正气内虚、毒瘀并存”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变化,以“解毒祛瘀、扶正抗癌”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思路,以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稳定病灶及延长生存期为基本治疗目的,针对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演变规律,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症状,运用中药系列制剂口服、静脉点滴、外用,以及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等疗法,并借助现代医疗设备和医疗手段,继承创新老师的学术思想,开展从多角度、多手段、多疗法、多途径给药的中医“立体疗法”的恶性肿瘤治疗模式。不断开展和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制剂,持续开拓创新。李小江长期从事中医肿瘤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技术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SCI论文6篇,主编3部学术专著。
门诊时间是每周一、四上午南院肿瘤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