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已从年的1.9万亿元迅速增长到年的4.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8%,预期未来十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为8.7%,年卫生总费用预计达到14万亿人民币。但整个医疗服务行业仍存在很多痛点亟待解决,市场前景广阔。
产业资本(涵盖上市公司)、保险资金、现有医疗服务集团是这场股权投资盛宴的主角!资本是如何进入这场盛宴甚至主导这场盛宴?又如何将可能性机会变成投资机遇?
在之前结束的十九大上,习主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新的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论断的精准性同样可以适用于医疗产业的发展现状中,我国的医疗水平近十年来发展迅猛,但是产业仍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不充分体现在医疗资源区域和结构分布上,也同样现在医患信息两端,公立、民营的参与度,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政策等等方面。
而近年来国家频繁出台各项医疗产业政策,正是在弥补和调和这种不均衡性,由此也带来了医疗产业投资的新机遇。我们都知道,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巨大,具有非常确定的长期发展空间。根据《“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报告》,到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年为5.1%),多种产权模式下的医疗服务量占比要实现翻番,达到20%,意味着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的增长将在未来至少5到6年内还将保持超过30%的年均增长。
那么面临巨大的市场,以及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现实中带来的机遇,投资者应该有哪些思考呢?
基本的逻辑共识
医疗产业投资的根本逻辑----在于所有的投资建立在以医生和患者根本需求基础上的创新,这是一切贯彻始终、各个医疗子行业投资的根本。
投资者的要求----具有判断和甄别“根本需求为基础上的创新”的专业能力。
医疗医药产业自身特质的决定---这是少有的朝阳产业,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是人类长时间的不断发展的刚性需求,所以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具有同样的属性和特质。
产业资本(涵盖上市公司)、保险资金、现有医疗服务集团是这场盛宴的主角!PE资本在哪里?
01
价值判断
医疗机构的价值判断无外二个要素,一个是医技水平,医院具体定位的市场需求。通俗的说就是,在医院有特色、科室有特点、医生有特长,三者具备为上佳标的,三者缺一可以跟踪,缺二则谨慎为是。
02
投资策略
PE投资不同于战投机构,当以参与股权投资为主,控股式的战投方式早期尽可能少的方式,以避开管理过深、链条过长的短板。紧盯小专科、大连锁,或大综合、有盈利,或新技术、有市场,或老业务新模式等。
03
架构设想
医疗机构的价值变现中枢是医生,以及以医生为载体的技术,绑定核心医生资源的股权设置从起始就必须设定,这是风险控制的方法也是投资的驱动所在。近期,一家连锁医疗机构以数十亿估值水平的成功融资,间接验证了机构对这种模式的高度认可。
04
机构投资的最终目标
是要考虑变现退出的可能,所以,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都是最初的形态,回到资本的平台角度说,最后医院,那么必须一开始就要思考设定转制的可能和成本以及时间周期。因为早期解决问题的成本低于未来解决问题的成本,这是管理学定律也是投资管理的考量。
05
退出渠道
有价值的医疗机构未来一定是稀缺资源,所以战略机构的引进是PE退出重要的模式之一,或并购、或借壳、或直接IPO。阶段性退出从操作执行层面难度很大,完全不等同于药物研发机构的标准标尺化特征,必须清醒认识。
06
避开几个陷阱
医院固定资产投入的华丽掩盖了医生资源的匮乏,所谓紧跟卫计委政策(因为现在看来多数是玻璃门,看得着进不去)而忽略可行性研究的项目、所谓填补医疗市场空白的项目建设(医疗市场是成熟市场,之所以空白是有空白的理由支持的)、全新技术医疗项目,更需要理论和实践、时间检验。
医疗投资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细分投资领域,尽管医疗行业有抗周期属性,但是其受到政策影响的程度很大,投资本身却存在周期性。过去数年里,在资本市场政策和医疗政策的剧烈变动下,我们经历了低谷期,也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不管潮起潮落,只有坚持价值投资,坚持独立判断,坚持基本逻辑的投资理念才能屹立不倒,十九大给中国发展揭开了新篇章,我相信医疗产业投资,也必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文章来源:CHC医疗传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仅作为参考,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征和控股企恒盈正式上线助力企业资金管理
《生命时报》专访征和惠通董事长付竞:如何捕捉健康产业投资的风口?
金融开放,哪些与你的投资息息相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