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颈椎病、腰椎病与腰痛
颈椎、腰椎为骨,督脉所主;颈部、腰部,太阳经脉所过。颈上连头,关乎上肢;腰下及骶,关乎腿脚。颈椎病、腰椎病,与肾、督脉和太阳经脉相关,在西医学是指颈椎及其关节组织和腰椎及其关节组织所发生的增生增厚、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生理幅度变浅或者消失等形态学改变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属退行性病变,以中老年为多。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人们日常姿势的改变,如“低头族”、“网络控”等,颈椎病和腰椎病越来越多,而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有的不到20岁就患上了颈椎病。
1.1.1临床症状确认颈椎病、腰椎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全身上下几乎都有反应,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不欲食、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二便异常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这主要与脊椎及其关节的病变部位、性质等密切相关。
颈椎病、腰椎病的临床症状是多样的,普通门诊的颈椎病、腰椎病患者,大多经过X片、CT等检查,有明确的形态医学依据。颈椎病患者,常见颈肩或项背强痛,凝滞不舒,或上引头痛,或手臂发麻;腰椎病患者轻者,腰部疼痛,体位受限,活动则疼痛加重,放射臀部,下肢发麻,直立疼痛加重,平卧可以减轻,严重者成天卧床。
疼痛麻木等症状的轻重变化,大多与头位、体位有关。有的颈椎病和腰椎病,不一定有颈项、腰腿等疼痛,或表现为眩晕头痛,或就是心悸失眠,或是二便失禁等。椎间盘突出者易治,椎管狭窄者难疗。
腰痛指病人自觉腰部疼痛。腰椎病有腰痛之症,腰痛不一定是腰椎病。腰痛有痛在腰脊、痛在两侧、痛连骶尾、痛引背胁,或隐隐而痛,或僵硬而痛,或冷沉而痛,或重着而痛,其痛有的与体位变化相关,有的关系不大。形态医学的肾脏病,不少人腰痛并不明显,或仅仅感觉两侧腰部不适。故两侧肾区-腰部不适者,要引起注意,化验尿常规,排除肾脏病变。
1.1.2临床病机求证颈椎和腰椎导致的疼痛,和一般的筋骨关节疼痛有所不同,大多督脉亏虚、肾精不足。腰椎病以肾督亏虚为主,兼以风寒凝滞经络,故一般治法为补肾精温督脉,佐以祛风散寒,可以温肾养督汤为基本方;颈椎病则为肾督亏虚兼风寒凝滞太阳经脉,若以肾督亏虚为主者,宜加味大营散加减;以风寒凝滞为主者,用通气防风汤加味,亦可与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医学集成》:“肩背痛之症,由于太阳气郁不行,须详辨病之所因,主治方有准则。予阅历多年,由虚损而得者,居其大半,治法又宜重剂培补。”
颈椎病和腰椎病要注意补督脉、益肾精、祛风邪,多用鹿茸、杜仲配羌活、独活。鹿茸温养肾精而补督脉,杜仲入肝肾强筋骨为治腰痛的要药,羌活上行善逐太阳之风,独活下达善祛少阴之风。一般气滞者加青皮、制香附,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当归、白芍,血瘀者加姜黄、红花,风重加防风、川芎,夹湿加苍术、白术,兼痰加白芥子、制南星,寒甚痛剧加制川乌、细辛,椎管狭窄加穿山甲、莪术。
腰为肾之外府。《医学心悟》:“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瘀血,有气滞,有痰饮,皆标也,肾虚其本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认为:“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及三因所致,在外则藏腑经络受邪,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至房劳坠堕,皆能致之。”《圣济总录》将腰痛病机分为五类:“腰痛有五。一阳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令人腰痛;二风寒著腰,风痹腰痛;三肾虚劳役,伤肾腰痛;四坠堕伤腰,名肾腰痛;五寝卧湿地腰痛。凡此皆本伤肾,盖肾主腰脚,肾伤则腰痛也。”
《症因脉治》:“内伤腰痛之证,日轻夜重,痛定一处,不能转侧,此淤血停蓄之证;胁肋气胀,遇怒愈甚,此怒气郁结之证;腰间重滞,一片如冰,得热则减,得寒愈甚,此痰注作痛之证;时常怕冷,手足不暖,凡遇寒气,腰背即痛,此真火不足,阳虚之证也;五心烦热,足心如火,痛如锥刺,此阴虚火旺之证也。”一般瘀血刺痛固定不移,用身痛逐淤汤;气滞郁结腰痛多胀,宜四磨汤;痰注腰痛者,二陈汤加制南星、白芥子、川牛膝;肾阳虚之痛,用右归饮、右归丸;阴虚火旺之腰痛,宜知柏地黄丸。
无论寒热风湿,治疗腰痛,皆需注意补肾。肾虚腰痛,痛势绵绵隐隐,静养可缓解,劳作则加重,若兼风寒者用独活寄生汤,兼气血失和者用安肾丸;湿热腰痛胀沉者,用苍柏散;寒湿腰痛沉重者,羌活胜湿汤加附子。扭伤闪挫气滞腰痛者,宜通气散。有一种妇人腰痛,连背胁而有胀感,逍遥散加防己。
1.1.3临床论治宜忌颈椎病和腰椎病,多采用机械方法如牵引、按摩,西医手术、封闭等,中医按照痹症辨证论治。其实,颈椎病和腰椎病与一般痹症不同,痹症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病机的关键在“痹”,动因是外来之邪,肢体关节皆可为病,病位广泛、病机多样,治疗关键在祛风、除湿、散寒、清热、通经络。
腰椎病主要是肾精、督脉亏虚,重点在补,要在补中求通;颈椎病主要是太阳经脉阻滞,与肾督亏虚同样有关,治疗要根据临床证候病机,或先通太阳经气后补肾督,或补肾督佐以疏通祛风,或者攻补兼施,都与痹症有所不同。
腰椎病、颈椎病和腰痛,属于肢体筋骨病变,与经络血脉阻滞都有关系,但病变部位较局限,多是肾督亏虚为本,欲断根,后期多温补,令肾精充盛、督脉阳气壮实。
1.1.4生活调护注意腰部、颈部保暖,避免寒风吹袭,防止久卧久坐湿地,劳作、汗出之后,慎勿贪一时之快而入冷水之中、或用冷水洗浴。日常要保持正确姿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行有行姿,不要走路也低头玩手机、吃饭低头玩手机、睡觉前也低头玩手机。一种姿势长久固定不变,难免经络阻滞、血脉不利,而且伤骨损筋,故除了服药,一定要从手机、电脑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没事不要玩手机,久坐之后适当站一站,活动腰部和肩颈部。
平时保健,养成好的习惯,未病可可防病,已病可尽早痊愈。颈椎病、腰椎病没有正确姿势,即便症状完全消失,也会重新发作。早上锻炼腰、肩颈,对于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具体方法有三:
1.耸肩摇臂:直立,双手自然下垂,左右手交替沿身体侧面正中线,尽量上提,每只手上提约60多次,颈肩部微微发热即可。然后,身体微微下蹲,双手紧握拳,从下向前、由上向后拉作划船状,使胸廓舒张,约60次。疏通太阳经气、提升督脉阳气。
2.扭腰: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护住腰部,缓缓作圆形扭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扭动30次左右,熟练之后可适当加大扭动弧度,千万要循序渐进,防止跌倒。腰部扭动结束后,身体恢复直立状,双手仍然保持叉腰姿势,慢慢向后仰,身体呈后弯状,向后下方向点压身体,约40次。刚刚开始,后仰弧度不要太大,以免跌倒。可流畅肾气,疏通督脉的功效。
3.摸膝:扭腰过后,就是向前弯腰,弯腰时双手掌轻压膝盖,随着弯腰上下移动,按摩膝盖,40次左右。能促进局部经气通畅,强健膝关节。
如果已经发生颈椎病、腰椎病和腰痛的患者,活动一定注意分寸。颈部、腰部的经络气血已经阻滞,活动度太大、太过,反而伤害颈部、腰部,开始尽量慢一些、缓一些、弧度小一些。
1.1.5用方温肾养督汤*:鹿茸,杜仲,狗脊,巴戟,桑寄生,独活,肉桂,川牛膝,羌活。
加味大营散*:熟地,当归,杜仲,枸杞,桂枝,川牛膝,羌活,防风,独活,山茱萸,姜黄,党参。
通气防风汤:羌活,独活,藳本,甘草,蔓荆子,防风,川芎。(李东垣羌活胜湿汤)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白芍,炙甘草,葛根,生姜,大枣。
身痛逐淤汤:秦艽,香附,羌活,川芎,甘草,没药,地龙,炒五灵脂,桃仁,红花,牛膝,当归。
四磨汤:人参,槟榔,乌药,沉香。
二陈汤:见咳嗽。
右归饮:见眩晕。
右归丸:熟地,山药,枸杞,鹿角胶,制菟丝子,炒杜仲,山茱萸,当归,肉桂,制附子。
知柏地黄丸:见咽痛。
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肉桂,茯苓,杜仲,川牛膝,人参,炙甘草。
安肾丸:胡芦巴,补骨脂,川楝肉,川续断,桃仁,杏仁,小茴香,茯苓,山药。
羌活胜湿汤:即通气防风汤。
通气散:木香,陈皮,穿山甲,延胡索,甘草,小茴香,牵牛子。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
1.1.6临床医案举例例一:
《辨证録》:人有腰痛,日轻夜重,小水艰涩,饮食如故者,人以为肾经之虚,谁知是膀胱之水闭乎?膀胱为肾之府,火盛则水不能化,而水反转入于肾中。膀胱太阳之经也,水火虽犯肾阴,而病终在阳而不在阴,若不知膀胱,而惟治肾,用补精填水,或用添薪益火,适足以增其肾气之旺。阴旺而阳亦旺,肾热而膀胱益热,致水不流而火愈炽。膀胱之火愈炽,必更犯于肾宫,而腰之痛何能痊乎?方用宽腰汤治之。
车前子三钱,薏苡仁五钱,白术五钱,茯苓五钱,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剂而膀胱之水大泄,二剂而腰痛顿宽也。
夫车前、茯苓以利膀胱之水,薏仁、白术以利腰脐之气,则膀胱于肾气内外相通,又得肉桂之气,尤易引肾气外达于小肠,从阴器而尽洩,腰痛有速愈哉。
例二: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石仰山医案:陈某,女,42岁。患者于年起颈项酸楚不舒,当初于外院就诊,X线摄片示:颈5颈6椎间隙狭窄,诊断为颈椎病。经治略见好转,但每遇劳累、气候变化、姿势不正而经常发作且逐渐出现上肢麻木、颈项强直等症状。今晨患者突然颈部板滞、强直,转侧俯仰受限,疼痛剧烈,引及左肩、手指麻木,颈5颈6及两侧肌痛(+)。颈椎关节气血失和,寒湿之邪乘隙而入,脉细濡不畅,邪留督脉关节,涉及膀胱经脉之气。治拟温经通络,兼顾肾本。
制川草乌(各)6克,细辛3克,川桂枝9克,杭白芍9克,磁石(先入)30克,牛蒡子9克,僵蚕9克,葛根12克,潼白蒺藜(各)9克,羌独活(各)9克,狗脊30克,当归9克。
上药加减共服二十余剂,项背强直、手指麻木、剧烈疼痛等症均消失而痊愈。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未见复发。
例三:
魏女,58岁,患腰椎增生,椎间盘内突,腰腿疼痛,不能活动。家住山东农村,医院提出手术治疗,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在家卧床静养,时已三月,疼痛毫无减轻之象,无奈告知其姐,年5月15日其姐代诊,希望为其治疗。提供的病情较为简单,从督脉亏虚,经络阻滞着手,考虑病人距离太远,病情难以一时改善,故予散剂缓图。
处方:杜仲30克,狗脊30克,杭巴戟20克,独活10克,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老鹿角15克,熟地15克,羌活10克,桂枝15克,北细辛3克,五剂,为散,6克,一日二次。
年5月28日电话告知,服药9天,感觉腰腿疼痛减轻,担心寄药耽误时间,故再取上方12剂为散,服法同上。
年7月1日,其姐为在山东的弟妹求治下肢静脉曲张时告知,患者服药大概三月,没有作其它治疗,疼痛消失至今没有复发,活动正常,可以骑自行车,干农活。
例四:
任女,52岁,年4月26日初诊。腰椎间盘突出,腰痛、下肢冷麻近二年,中西医、内服外用、按摩牵引、睡硬板床等多方治疗无效,站立、坐、行稍久则疼痛加重,躺卧减轻。挂号后即躺卧在诊断床上候诊。脉沉细涩,舌淡红苔薄白。肾督亏虚,寒凝经脉,温肾养督,散寒利腰。
处方:鹿茸10克,巴戟15克,桑寄生15克,独活15克,川牛膝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炒杜仲30克,细辛10克,制川乌(先煎)10克,五剂。
年5月6日复诊。仍然腰腿疼痛,坐、立、行痛加重,躺卧时,疼痛较前减轻,下肢胀麻,脉沉弱,舌淡红苔薄白。治疗不变,继续上方八剂。
年5月24日三诊。腰腿痛、下肢胀麻均明显减轻,但觉左下肢气窜酸胀。寒凝欲解,但经气郁滞,去细辛川乌,加香附乌药行气。
处方:鹿茸10克,巴戟15克,桑寄生15克,独活15克,川牛膝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炒杜仲50克,肉桂6克,制香附10克,桂枝15克,乌药15克,水煎服,八剂。
年6月9日四诊。坐、立位时左侧腰、臀、下肢疼痛酸楚,下行至脚跟,其余部位疼痛不明显。续服八剂。
年6月24日五诊。除坐、立稍久,左臀部、左下肢牵拉样疼痛,左踝部酸胀外,其余症状消失。温补肾督为主,改用散剂治疗。
处方:鹿茸15克,巴戟15克,桑寄生15克,独活15克,川牛膝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党参30克,炒杜仲50克,肉桂10克,打细粉,每次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年7月25日六诊。左臀部、左下肢疼痛消失,稍有酸楚感,续取五剂打粉。
年8月24日六诊。症状消失,巩固善后,防止复发,再七剂打粉,服药每天1次,坚持将药服完。年9月随访,没有复发。
例五:
张男,38岁,年8月6日初诊。腰痛,背脊疼痛,颈项僵痛、发胀数月,头部活动受限,医院检查,发现颈椎椎间盘突出,诊断为颈椎病,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诊时伴大便稀溏,舌淡红苔薄白,左脉沉弱,右脉沉小紧。肾精不足、督脉亏虚,风邪阻滞太阳经脉,补肾温督,辅以疏散太阳风邪,恐难速效,用散剂缓图。
处方:鹿茸15克,巴戟15克,桑寄生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狗脊30克,杜仲30克,葛根30克,桂枝15克,三剂,打粉,次服6克,一日二次,温开水送服。
年9月13日复诊。腰痛,背脊疼痛,颈项僵痛发胀等症欲解,头部可以正常活动,守方治疗,但愿能够根除。上方五剂,打粉,服法同前。若症状消失,可减少服药次数,或一日一次,不要立即停药。养成好习惯,玩电脑、手机不要低头太久,注意颈肩活动,防止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