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导语颈椎病是一个慢性的、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病理过程。长期伏案工作、坐姿不当、颈部长期受风寒、慢性劳损、反复落枕、外伤及陈旧性损伤、年龄老化椎间盘生理性退变、颈椎先天畸形、不适当的治疗和锻炼等,都是诱发颈椎病的原因。颈椎病康复治疗原则颈椎病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体征,尽量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而不可能是消除颈椎间盘退变与颈椎骨质增生。所选用的疗法应有助于调整和改善椎节段与周围各种软组织的相互关系。从而减轻或消除对各种神级和血管组织的刺激和压迫、恢复或改善颈椎的稳定性。颈椎病康复治疗手段颈椎病的治疗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症状明显的脊髓型病人以及病情较重久治无效或反复发作的其他类型病人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目前颈椎病的治疗以综合的康复治疗为主,辅以一些中西药物。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颈椎牵引、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推拿等疗法,必要时介入矫形支具。牵引治疗颈椎病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地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患者,其他类型患者亦可试用。对脊髓型患者,如为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压迫硬膜囊所致,可考虑牵引;若为椎体后缘增生、小关节或黄韧带病变导致椎管狭窄,则不宜牵引。颈椎牵引有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伸张被扭曲的椎动脉;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膨出的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间盘回纳。调整椎后小关节的细微异常改变,使椎后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适应症: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颈椎间盘突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椎间关节囊炎和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禁忌症:如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颈椎失稳、椎体骨折、颈椎病术后、脊髓压迫症(脊髓性颈椎病是否牵引有争议)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常用的颈椎牵引方式:机械牵引1、治疗前准备确定患者体重,指导患者除去耳机、眼镜等易影响牵引带放置的物品,并告诉患者哪些症状在牵引过程中是不应发生的,同时向患者演示如果发生这些症状时应如何让应用紧急制动开关关机。选择患者最舒适、放松的体位,坐位牵引采用有扶手的靠背椅可使患者的双臂得以休息和放松,或者在患者大腿上放一枕头以使双臂获得支持和放松。根据治疗要求决定患者头颈部的摆放:a.为了获得颈椎椎体分离,患者头颈椎部一般应置于屈曲位。屈曲角度越大,椎体后部的分离程度越大,通常将患者头颈部置于25度屈曲位较合适。B.为了获得较好的颈部肌肉放松,可将患者头部置于中立位。C.为了获得单侧牵引效果,可在牵引前将患者置于侧屈位或侧屈略旋转位。2、治疗过程设定控制参数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重量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若采用的是间隔牵引方法,则应设定需要的牵引和间歇时间间隔。虽然在任何一个周期仅需7秒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椎体分离,但如此之快的频率易激惹患者症状,故建议初始牵引与间歇时间可分别为30秒、30秒,或者60秒、30秒。以后的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例为3:1或4:1.为避免治疗后疼痛,首次牵引重量不应超过7%,在随后治疗过程上,逐渐增加应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对牵引的反应。3、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状况: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牵引有效或由于牵引治疗带来的不适症状,特别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作为改变牵引重量、治疗时间或终止治疗的依据。4、注意事项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督导工作:在牵引治疗前须在康复医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全面评定后方可进行。在牵引过程中,治疗师应对患者的状况做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疼痛、异常感觉,应立即终止治疗。5、不良反应及预防(1)牵引重量过大加重疼痛,并可能造成颈椎结构损害。从较小的牵引重量和较短的牵引时间进行尝试牵引是明智的。(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头部屈曲时最常见(3)存在其他疾患时,易加重其他疾患的症状,伸展位颈椎牵引时可能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产生头晕不适的。因此,对老年人应慎用这一位置的颈椎牵引。小结牵引治疗可以减轻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增加颈椎的活动度。在各种影响颈椎牵引效应的诸多因素中,牵引角度、重量、时间是现在公认的影响疗效的“三大因素”,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分型,参照患者影像学表现,选择合适的牵引角度和重量,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参考文献励建安,主编.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丁新华.颈椎病的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张勇阆.颈椎牵引治疗技术.医院康复医学科本期编辑:Yoyo本文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naoracle.net/jbzl/7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