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即食燕窝被曝料成分为糖水的新闻刷爆网络,推崇速食“燕窝”的养生党们纷纷表示很受伤:本想花钱养生,谁料只是喝了碗平平无奇的糖水。而这一事件也从侧面折射出,大众对健康需求的维度在不断拓展,“花钱买健康”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刚需”。
上一代人“治和补”
年轻一代“养和防”
“我今年25岁,但我的牙齿45岁、颈椎55岁、很多头发已经‘入土为安’……”北京白领郑女士这样调侃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今,像郑女士一样,备受健康问题困扰的年轻人日渐增多。一份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仅两成白领自认为身体状况良好。
为什么当代年轻人生活条件更好了,身体却走了下坡路?
中国抗癌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年轻人饮食偏重“红肉”,摄入过多高脂、高油、多盐食物,生活“不洁”,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不少疾病发病年轻化的高危因素。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健康意识觉醒,健康消费也由此进入了“后浪”时代。
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双11”天猫医药95后活跃用户同比增加了%。
“以前赚点钱就喜欢买包和化妆品,现在做理疗、办健身卡、上瑜伽课,钱多半花在了维护健康上。”95后职场青年赵毅不仅自己重视健康,还带着父母一起养生,“最近我给爸妈买了按摩椅、泡脚桶和体检套餐。”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电商首席运营官赵子强认为,对比上一代人,90后、00后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变化——上一代是治和补,而年轻一代则是养和防。
究其原因,无外乎上一代人收入水平有限,且健康意识比较薄弱。而当下,已成为消费主力军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们,不仅有着比较强的消费能力,在消费意识上也有着“别让身体拖后腿”的前瞻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贺娟对年轻人的健康消费观表示认同。“相对于人病了再进行治疗,预防疾病对于保持健康更重要。”贺娟说。
受理念变化影响,健康消费产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统计来看,95后最爱买的健康类产品,依次为体检套餐、医用面膜、HPV疫苗和即食燕窝。
中小城市人均健康
消费增速“弯道超车”
不仅是健康消费的人群结构和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从地区看,我国健康消费还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
“中小城市的健康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大城市。”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天猫“双11”,安徽省宣城市人均健康消费额增长了%,远远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在健康人均消费城市排行中,上海、北京、杭州位列前三,南京、舟山、成都、广州与深圳紧随其后。
此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