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第十二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陇德出席会议。北京市、上海市和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以“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上海在行动”为题,作交流发言。
一、健康上海建设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健康上海建设有序推进,取得明显进展。年,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3.63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52‰、1.15/10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十多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年,上海市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28.38%。这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扎实的健康基础。上海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但同时伴随疾病谱改变,慢性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之和已占疾病死因的8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环境健康因素等,人民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由于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二、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上海经验1、政府主导:连续12年的市民健康大礼包从年起,上海连续组织实施覆盖全市约多万户常住家庭、免费发放“健康读本+实用健康工具”组合式礼包的健康科普项目。12年来,“健康大礼包”共向全市多万户家庭发放近万份,深受社会好评和市民热爱。
2、全民参与: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全覆盖从年开始,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项目,从慢性病自我管理入手,逐步在全市所有社区推广,有效预防和管理疾病,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建有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2.8万余个,55万人参与活动,覆盖全市%居村委。
3、社会共治:大力推进五类健康场所建设通过多部门合作,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与全市各区5类健康场所的建设。目前上海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比例达75%,已建成家健康促进学校、医院、家健康促进机关、家健康促进企业和个健康促进社区,建设个健康家庭。
4、指南规范:“上海版”健康素养72条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充分考虑本市政策法规、疾病谱、市民主要健康问题等,在“国家健康素养66条”基础上修订、增补新的条目,最终形成《上海公民健康素养核心信息72条》(“上海健康素养72条”),今年已正式发布。
三、《健康上海行动(-年)》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水平再提升今年8月,作为国内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的“第一方案”,《健康上海行动(-年)》正式出台,其中第一个行动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分两个时间节点,对上海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到年和年,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将分别达到32%和40%。
1、全方位普及健康知识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机制,推进市健康促进中心建设,至年,建成全市健康教育资源库、专家库;培育20个左右辐射长三角、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科普品牌,推出一批“健康上海”建设示范、优秀案例。至年,再培育形成一批健康科普品牌和健康促进示范案例。
2、全人群推进健康管理不断扩大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至年和年,参与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分别达到85万人和万人。
3、全领域打造健康环境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与全市各区5类健康场所建设,实现“体医结合”“医教结合”“体绿结合”。把生命教育纳入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课程,增进全社会对医学、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尊重。至年,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至年,健康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