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古老的中国人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奇迹。由于行业的关系,我只讲其中一项,首饰工艺的传承:最初人们佩戴首饰是缘于对自然上天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宗教部落图腾以及权力身份的标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首饰的存在。后来随着人类社会步伐的不断进展,首饰工艺品由最初质朴天然的打磨到今天的精美绝伦,都是历任首饰工匠一代代的心血凝聚的成果。今天,就首饰的工艺做个初步的概述:1.锤鍱金银铜等金属都有延展性,遇高温变软,手工锤鍱可以很好的敲成自己想要的厚薄、尺寸。另外,首饰器具上很多突出的花纹图案也是用这种手法来完成的,这是非常考验师傅的技艺与耐力。2,錾刻:是在首饰器物上用各种不同的錾子刻出或深或浅或直或曲的花纹,这个技艺直到今天依然是纯手工匠人必不可缺的步骤,錾刻成形的图案,是对一个匠人手艺精湛与否的考核。十年功底匠心,也只有在一方天地得以呈现。錾刻分为两种:一为阴刻,二为阳刻。手工錾刻马蹄手镯阳刻金耳饰模压技术首饰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节省时间与人力成本,一些纯手工制作好的图案就会翻版成模具。这样就的技艺也可称为失蜡法、浇铸法。国家宝藏里介绍的云纹铜禁,是世界上最早用失蜡法铸造而成的青铜器。国外的失蜡法都是从中国学习采集过去的。模压银锁包掐丝填丝工艺:用镊子把金、银细丝掐成各种纹样,称为掐丝。再用宽扁丝掐成的纹样里,填入细花丝,称“填丝”,也称“平填”。又是一项考验耐性的活儿。尤其是时间长了,对颈椎真是一大挑战啊。花丝镶嵌:把金银拉成细丝,再依图用堆、垒、编、织等技法或编成辫骨或网状焊于饰物之上,再为其镶嵌各类宝石,这到了明代,这种镶嵌工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花丝镶嵌明朝翼善冠镶嵌工艺:当聪明的人发现单一的金属做成的首饰总归缺少灵动之感时,古人又开始凿空心思琢磨了,而嵌入宝石这样的工序把首饰带上更高的一层台阶。明代的很多官用首饰,常常镶嵌多种宝石并且工艺复杂,明代的匠人相对比前朝更热衷于立体的造型,首饰制作上则各种技法穿插使用,尤其将锤揲等工艺发展到极致,这些也影响了之后清代的首饰制作。金镶蓝宝石绦环——明神宗定陵出土,绦环即丝质腰带的系扣,其背面留有插销座,原应有插销进行连接固定烧蓝与点翠:烧蓝即是把珐琅彩烧制在首饰器具上,中国多数时候是用珐琅彩为大型器具上色,且多数色彩为蓝色,故称。点翠,把翠鸟的羽毛小心取下,用胶粘于金银器上,以增加色彩效果,在工艺上要求贴得平整均匀,服贴,不露底色。这个从动物保护协会上来说,是比较残忍的一项技艺,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用了。点翠首饰:清宫藏最后一项:鎏金利用鎏金做法制成的产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做法是将纯金和汞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汞齐”(俗称“金泥”),均匀地涂抹在器物上,(注:抹汞齐之前,需要鎏金的饰物表面一定要处理干净光滑)之后在火中烘烤。汞遇热蒸发,只留下薄薄的一层金,紧密贴合于器表,毫无刻意装饰的痕迹。器物因此变得华丽、美观。银鎏金嵌宝石花卉纹簪:明·万历年间制作银鎏金镶玉嵌宝鎏刻贴花蝶恋花式抹角方形首饰盒鎏金饰物器具虽然华美,但是一定要谨慎从事,做好防护措施。因为操作过程中,汞遇热会释放一定的有害气体。不过,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鎏金技艺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已由更先进的电金镀金技术工艺代替。本文由铭祥手工记原创,禁盗